公司首页
企业概况
公司简介
组织机构
资质证书
企业荣誉
董事长致辞
新闻资讯
通知公告
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
媒体聚焦
企业微视
业务展示
工程分布
水利水电
风火光电
市政交通
港航船舶与
金属结构
地质灾害治
海外工程
科技进步
科技成果
标准与工法
专业基础建设
企业标准化
管理体系
三标体系概况
质量管理
职业健康安全
环境管理
党群工作
党建
工会
团青
企业文化
企业理念
企业标识
企业风采
社会责任
赈灾扶贫
捐资助学
志愿服务
人力资源
人才政策
教育培训
招聘信息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公司新闻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风霜雪雨历艰辛 急难险重见担当

发布时间:2017-08-11 来源:张元刚

——记“雁塔区劳动模范”张开伟

作为一名水电勘探者,他的人生充满无数的转场,在坎坷崎岖布满荆棘的道路上,痛苦快乐轮番交替,悲欢离合缠绕不息,他能做的就是从那些荆棘上迅速跨过。他用行动演绎:想一千次,不如去做一次。华丽的跌倒,胜过无谓的徘徊。他用坚韧和担当把苦涩灰白的人生皴染出一幅动人心弦的山水画,给人以力量和温度。

都说地质勘探是艰苦的行业,可他一干便是二十余载;

都说海外项目多变而充满未知,可他身在“战区”带领同事平安脱险;

都说野外作业苦了那么久,也该歇歇了,可他却冲上了“双湖”。


他就是西北水电公司项目经理、雁塔区劳动模范张开伟。

 


勘探藏地遇故人 朴实无华勤耕耘


与故事的主人公张开伟相识于忠玉,那时他负责易贡藏布忠玉水电站前期进点道路施工。


2014年9月5日早上8:00,我们自拉萨出发,一路上伴着高反,在限速和天气多变的境况下赶往忠玉,到达项目驻地已是深夜,由于第一次到忠玉项目,我们只能通过开阔地微弱的灯光和犬吠声判断驻地的大概位置,喊了几嗓子才与项目驻地的张开伟经理接应上,在失联的状况下,最原始的方式往往最有效。这让我对勘探项目“通讯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的状况有了切身的体会。黝黑的皮肤,消瘦骨感的身材,面色臧红,笑起来一排白齿格外明鲜,一看便是一个老西藏,若不是一口地道的关中腔,我还真以为他是藏族老乡!在陌生的藏地遇到陕西乡党,自然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之后三天的相处,让我亲历了勘探一线施工的艰辛。难以企及的项目驻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高海拔负重作业,常年累月在野外任劳任怨、自力更生的坚韧,都深深地触动我的内心。


那曲地区嘉黎县忠玉乡地处高原缺氧地区,道路崎岖,环境恶劣,施工条件差,语言沟通困难,施工区原始森林密布,山上狗熊、狼及猴群经常出没,随时可能发生动物袭击施工人员的危险。两岸峡谷陡峭,表层覆盖层较浅,花岗岩岩体裸露,中间有几段较大的滑坡体,施工线路较长,制约施工因素较多。加上进入雨季,山体结构不稳定,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影响,大型机械设备在狭窄的谷道无法施展,物资运输都需要人工解决,影响施工进度。在茂密的林区进行道路施工,难点在于前方视线不通,线路控制点难以确定,存在较多安全隐患,为了不影响施工进度,项目部组织人员多次踏勘,经过反复比对,确定最佳进场路线。原计划进场道路主路10公里,要控制在3个月内完成,修至5公里处,由于右岸有三处大的滑坡,山体又有大的裂隙,很不稳定,工程无法沿右岸继续往前推进,恰巧江心有一处孤岛,项目部通过架设索桥可连接到左岸继续往前修路,左岸宽2米长25米的索桥已架设完毕,当时项目部正在右岸架设宽2米长130米的索桥,我们共同见证了项目部筑桥修路的不易,对项目部因势利导、另辟蹊径的智慧所折服。 


扶贫济困解僵局 抗洪救灾暖民心


当地经济发展落后,牧民生活困难,张开伟带头与项目部职工为贫困学生捐款一万多元,免费为当地村庄修建了一条通往拉日本巴白塔(藏族苯教佛塔)的山路。很快得到了当地藏族同胞的理解与信任。


2014年7月5日中午,忠玉乡突发山洪,冲毁民房43间,3人被山洪冲走,张开伟接到乡政府请求协助救援的通知后,立即组织项目部全体人员,携带项目部备用的两顶帐篷、应急汽油发电机、卫星电话、施工机械等物品,第一时间赶到乡政府,配合乡政府展开抗洪救灾工作。面对山洪冲毁了通往灾情最严重村庄的道路,他看在眼里急在心头,马上带领职工行动起来,利用施工专业优势,打眼放炮,炸山修路,在最短时间内抢通了救援生命线,为抗洪救灾争取了宝贵时间。随后,他同乡政府工作人员驱车前往灾情最为严重的忠玉乡11社。行至半路,突遇塌方,差点连人带车被埋。连续冲过几处危险路段后到达受灾区,经过3个多小时马不停蹄地救援,使受灾牧民全部脱险。事后,县领导专程赶往项目部,对他和参与救灾人员给予感谢。正是他卓有成效的工作,给忠玉项目顺利推进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缅甸伊江硝烟起 风雨集结大撤离


2012年4月26日,缅甸爆发地方武装冲突。伊洛瓦底江上游恩梅开江上规划着其培、乌托、匹撒等梯级电站。西北院共有80名员工身陷战区。各监理部共有46人,上游匹撒、乌托勘探项目部34人。西北院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部署人员撤离各项具体事宜。要求在缅各单位保持通讯畅通,服从业主和西北院统一指挥,协调各方力量积极开展营救和撤离工作。


战事发生后,在缅甸乌托水电站前期勘探施工中担任生产前方总指挥、项目经理的张开伟接到撤离任务后,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按照西北院驻腾冲前方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批示,成立了包括应急通讯联络、安全、物资供应等共7个安全撤离保障小组,各小组通力合作,一方面着手将现场勘探材料清点整理统计入库,无法入库的就地封存;另一方面想办法接应匹撒项目成员集结后,共同撤离。


因为地勘作业的需要,乌托营地历经千辛万苦储存了近6吨炸药和数千枚雷管。在缅北战区,这批火工材料如何处置事关重大。驻腾冲的前方应急处置小组为此召开了多次会议专门研究,最终给出了明确意见——全部就地秘密进行失效处理。


4月30日,大雨如注。张开伟详细分工,将火工材料在下坝址左岸低坝线已经完成地勘任务的平硐进行秘密销毁。该平硐远离公路,硐口植被茂盛。上午9:00,货车驶离火工材料库,哪曾想满载的货车开出去不远就深陷泥潭,任几十号人生拉硬拽就是出不来。车太重,只能卸车过泥潭后,装车再走。仅有的一条临江下行数百米的泥泞便道,徒手行进都磕磕绊绊,更不要说负重了。车停稳后,杨如豹麻利地扯去上衣甩在树枝上,扛起炸药包一步一出溜先下了便道。管朝军紧随其后,赤膊上阵。大家纷纷效法,鱼贯而下。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雨滂沱、汗如注、泥满身,几十位赤膊的中国汉子在缅北的绝壁江岸演绎着一出壮怀激烈“秘密行动”。


午饭在现场就着雨水、汗水吞下几个馒头,跺跺脚,提提精神又扛起包。历经9个小时,近6吨火工材料整齐码放在平硐里。来不及喘口气,大家随即进行失效作业,随后,就地取材严实封堵,伪装硐口、破坏便道……


雷管重复同样的程序选择另外一个硐子进行失效处理。所有工作做完,暮色已临。


5月1日,应急小组十几个小时联系不上另一个远离集结点的匹撒项目撤离人员。张开伟心急如焚!四处打探寻找,最终在几十公里外分别找到了两辆摩托,通过翻译阿华好说歹说才勉强同意前往匹撒。路途艰险、责任重大。经反复权衡,张开伟选定武警出身的钻探工杨元安,前往匹撒方向探路接应。下午16:00,卫星电话传来杨元安兴奋的声音:“报告,这里是脱拉,我看到匹撒的车队了……距离乌托营地大约55公里。”


原来,匹撒项目部接到腾冲前方应急小组的指令后,于4月30日向乌托进发,然而,出发后路况艰险,原计划两天到达,实际情况是两天一夜仅仅推进了三、四十公里,不及路途一半。卫星电话沿途无处充电,为了保证关键时候能够发出消息,项目经理不得已一天通一次话后,就赶紧关闭电源。大雨连绵,路遇塌方,所有工作几乎都是在泥泞中进行,山高、坡陡、雨狂、路烂……经过艰难跋涉,匹撒项目成员最终于5319:30到达乌托营地。54日凌晨1:40,由11辆各类车辆组成的车队驶向片马口岸。


5月4日上午10:20,中缅边境的片马口岸鞭炮齐鸣,11辆沾满泥污的车辆列队缓缓驶向国门。不但把我院职工安然无恙地带回国内,还将工地的60多位民工等所有中国人一并带回。单纯的企业行为已然变成国家行为,在场的人无不感慨、动容。

 

 


敢于担当赴高原 挑战极限见精神


2016年4月,公司任命张开伟担任西藏双湖县可再生能源局域网工程项目经理,对于一个年近50的老勘探者来说,他也未曾想到,前期的一次踏勘会让自己牢牢地与该工程绑在一起,面对高海拔作业和全新的业务类型,突然让他转行承担光伏项目建设,这无疑又是一次全新的考验和挑战!


该项目位于那曲地区西北部双湖县,地处藏北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腹地,平均海拔5000米,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县级行政区,属于可可西里无人区,自然灾害频发,素有“人类生理极限试验场”之称。西藏双湖县可再生能源局域网工程总装机为13兆瓦,其中1兆瓦工期非常紧迫。西北水电公司负责支架基础,箱、逆变基础,综合楼及生产楼施工,支架组件,箱、逆变安装、电器及送变电工程。工期短、任务重。面对压力与挑战,他没有多想,欣然接受了此项艰巨的施工任务。


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施工,不仅是对业务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各类储能电器设备的检验,更是对身体素质和精神毅力的考验!


进点后,张开伟带领项目团队安置住所,做好安全保障,时时观察询问项目部人员身体状况。由于初至双湖,项目部人员陆续出现高原反应,经常头痛失眠、食欲减退、疲倦乏力、心慌气短、胸闷心痛、口唇及手指发绀、呼吸困难。加上高原天气变化异常,一日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所有来的建设人员几乎都没有在这么高海拔工作的经历,严重的高原反应就像一个魔咒笼罩在双湖的天空,不断折磨和威胁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四月下旬以来,由于身体不适,他安排从双湖送走的人员已经超过了40余人。出师不利,加之又是从未曾涉足的光伏项目,这无疑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心里压力!


面对紧张的工期,重重困难,他没有退缩!既然上来了,就要把团队带好,把工作干好,把项目做好。为了推进项目实施,他一方面将双湖项目情况及时反馈给公司,请求公司给予必要的支持。为此,公司专门召开西藏双湖光伏发电项目启动会,从资源配置、材料供应、高原高寒现场补贴、高原急救设施、启动资金拨付、生产安排等方面工作做了详细的布署和安排。同时,要求各职能部门严格按会议精神,把该项目工作作为“首办制”来处理。另一方面他带领项目团队补充光伏电站建设相关知识;深入一线安排作业,协调施工,不断完善机制,保障后勤,努力改善工作环境,狠抓落实,保证工程质量,认真抓好安全生产。


他根据当地环境和施工实际情况,忍着高反带来的痛苦,多方调研,详细制定高原地区施工作业及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定和应急预案,组织为所有人员发放劳保物品和抗高原药品,配备制氧机及氧气瓶,策划建立了高压氧仓,切实做好现场防护和救治工作。天寒地冻,为保证人员健康,他尽快协调购置发放防寒服、棉鞋、护目镜,煤炭等防寒用品,稳定人心,让大家感到温暖。为防止员工突发高原病引起的紧急情况,每天晚上挨个房间进行健康巡查,密切关注大家的身体状况,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


双湖项目所有物资都需要从拉萨购置,货物的验收必须全程紧盯。在恶劣的环境下,他不畏严寒,一忙就是八九个小时,当别人劝他去休息时,他总说“没事,挺挺就过去了”。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就算是铁人也会累倒。他多次因缺氧晕倒在岗位上,即使躺在病床上,他也要将工作安排得当,家人打来电话时,他也只是报喜不报忧。在光伏电站全面发电的紧要关头,家中传来远在西安上高中的儿子要进行腿部手术的消息,他也只能忍着内心的煎熬继续工作。偶尔给家里打个电话,算是对家人歉意的安慰。


在施工过程中,面对外界环境艰苦,工期紧迫,施工难度大,发电任务紧急的情况,他不断优化施工方案,提出了“提高高原施工的措施”,这些措施在项目施工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获得西北院“金点子”。同时,他带领项目部开展“守规程、保安全、促效益”主题劳动竞赛,提高了项目建设管理水平,促进了工程安全、质量、进度指标的全面完成。


他和在双湖奋战的项目团队经过5个月的顽强拼搏,安装了19800个灌注桩、50000块光伏板。建成了占地面积400多亩、装机容量13兆瓦的西藏双湖县可再生能源局域网工程,通过光伏+储能的方式解决了双湖县供电难题,结束了当地牧民依靠柴油发电机发电的历史。该项目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局域网工程,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光伏项目,刷新了多项光伏电站建设记录。受到了国务院国资委和西藏自治区政府、发改委、能源局、那曲地区等政府部门的高度称赞。这些和他一样奋战在双湖的工程建设者们,在西藏雪域高原的“生命禁区”挑战极限,用生命点亮生命,共同塑造的“双湖精神”,得到中国能源报、中电传媒等媒体的争相报道,也成为西北院企业文化的典型。


 


2017年4月27日,张开伟荣获西安市雁塔区劳动模范。

面对荣誉,他说自己是幸运的;面对家人,他的内心五味杂陈。现在孩子已经19岁了,可累积起来,他和孩子相处的时间不到3年!与孩子的隔阂始终是他内心深处的隐痛,这种愧疚也许穷尽一生也难以弥补。

自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张开伟一直身处项目一线,由一个普通的钻探工成长为一位经验丰富的钻机班长,脚踏实地一步一步从一名钻探机长成长为如今能够独挡一面的项目经理。他的足迹遍布崇山峻岭、戈壁险滩、深山荒原,冒着狂风暴雪,顶着炎炎烈日,与山石鸟兽为友,以风霜雨雪为伴,承受着长期远离亲人的孤独与寂寞,他用自己的信念和双脚丈量着沿途的每一寸土地,苦与累是他生活最浓的色彩和最真实的写照,他承受着恶劣环境的无情考验,忍受着自然艰险条件的生死考验,内心隐藏着对亲人的情感内疚,用执着和担当浇筑起心中的希望,书写出属于自己的无悔人生。


从水电站到光伏电站,从内陆腹地到青藏高原,格桑花一样的落地生根。他和他的高原勇士们缺氧不缺精神,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雪域创业,斗志昂扬!

未曾树碑,高耸的大坝已然注解了青春的无悔;

未曾明志,奔涌的江水已经渲染出生命的不息;

此刻,故事的主人公已经踏上双湖的征程,继续完成他未竟的使命。


 

分享到:
关 闭
上一篇:汉中兴元新区汉源湖滨水景观项目大面积水稳层铺设完工 下一篇:情系测量奔竞不息 纵横阡陌薪火相传